第五十二章_闲散宗室八卦日常
笔趣阁 > 闲散宗室八卦日常 > 第五十二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五十二章

  炖的软烂的羊肉汤呈现白色,撒上葱花和香菜,配一点茱萸,最后加上灵魂香料胡椒,那味道啧啧啧,香的不行啊!光是捧着面碗,就能闻到诱人香气顺风传来。

  沈齐迫不及待的端着碗吸溜一大口,暖汤下肚,面条劲道,开胃又解馋,很快吃的浑身都热乎乎的,舒畅极了。

  “这羊肉面确实好吃,配上胡椒更是美味。”杜珍娘这下不遗憾了,甚至觉得应该多留一点胡椒给自家用。

  “是嘛,其实磨成胡椒粉是很耐用的。”沈知澜说,超市里常见的胡椒粉瓶子都是50G装,至少能供全家人用好几个月,折算一下单价,其实也不贵。

  “对,下次咱们再买些羊肉来熬汤,吃个痛快。”有了家底,也不至于扣嘴上这点吃喝。

  一家人吃的滚瓜肚圆,躺在塌上一动都不想动,只想躺到地老天荒去。

  沈知汝在塌上小心翻了一个身,突然想到,“娘,炭火不够用,不如咱们也砌一个火炕吧,就是给姥爷用的那种。”

  杜姥爷因为腿脚受过伤所以惧寒,当时沈知澜就提议弄个火炕出来,让他冬天能够舒服些。

  当时杜珍娘紧赶慢赶的找工匠做出来,赶上春寒,还用了几天,的确很舒服,比单独烤炭盆强。炭盆烤了前边,就管不了后面,烤了后面,就管不上面前,不像火炕,人坐上去,被子一盖,浑身都是暖和的。

  当然,有能力修火墙和地龙的人家除外,不论怎么样都温暖如春。

  杜珍娘一下子醒悟了,对啊,弄个火坑!左右不过是几两银子的事,能舒服过冬,比什么都强,现在家中有稳定收入,省那点银子干嘛。

  说干就干,杜珍娘就去集市上找泥瓦匠,让他们来砌火炕。泥瓦匠虽然不明白这是什么,但有砌火墙的经验,不过三五日就在花厅里砌好了一个宽三尺,长八尺的火炕,还绕了一圈修烟囱,方便烟气出到室外。

  家里人试着烧了几把柴火,略微一会儿炕上就热了,还会带动整个房间的温度,炕上烧透了,余温还能保持两三个时辰。而且还不像炭盆那样,烤着燥热。

  稍微试了试,家里人就明白,这是绝佳的过冬神器,能够安然度过寒冬。

  他们家里叮叮咚咚的折腾,又是买砖又是和泥,自然瞒不过邻居,等了两天,就有人上门来问,他们又在折腾什么新鲜玩意儿。

  沈齐大大方方的展示,说是取暖的东西,他们头一次在京城过冬,怕不习惯,所以做了这个。

  邻居看了一看,呀,这东西确实有几分独到之处,而且比炭盆好用,便想要给自家也做一个,找到合适的泥瓦匠后,他们就动手开做。

  一时之间,巷子里只能听到各种叮叮当当,全是建东西的声音。毕竟修一道火墙需要的银钱不是家家都有的,但是火炕的钱,挤一挤还能挤出来。

  来的次数多,难免就碰上沈知澜家变着法吃羊肉汤的时候,那味道,老远就把人吸引了。

  问起吃

  的是什么,杜珍娘也是据实相告。邻居啧啧称奇,“这么贵的香料,你们竟然舍得拿来吃啊!怕不是跟吃银子差不多。”

  “也不差这点嘛,”杜珍娘微微一笑,“再说了,吃了浑身都舒坦,干嘛不吃呢?又不是天天吃,顿顿吃。”说着又添了一勺汤。

  胡椒独有的香气直往邻居的鼻子里钻,惹的那人吞了吞口水,匆匆跑了。

  杜珍娘还以为邻居是真的见不惯他们的行为,没想到隔了几天,那户人家也跟着悄悄做起了羊肉面汤,在院子里吸溜的响亮。

  杜珍娘:

  无语。

  但人家爱做什么,他们也管不着,全当是没看见。不过真别说,天气慢慢转寒,能在这样的天气里喝上一口热乎乎的汤面,的确是浑身舒畅,无比享受。

  这还不算,连街边的小贩也开始做起了羊肉汤面的生意,如果有钱的,可以花上几十文,买一碗加了肉片的汤面,如果没钱,就花上十五文,吃羊杂汤面,味道倒是都相差无几。

  这个价格虽然略贵,但也不至于消费不起,所以京城百姓会选在天寒时带上全家吃上一顿,犒劳犒劳自己。

  连宗人府的同僚也常常这么吃,毕竟他们属于小康家庭,偶然消费一次也不打紧。

  沈齐看的啧啧称奇,路过集市上还打听了一回,没想到因为羊肉汤面生意的火爆,胡椒的价格还略略上升,涨到十八两一斤,难免让一些早早卖掉胡椒的小吏捶胸顿足,大呼后悔。

  不过后悔也没用处,毕竟还是换成银钱,落袋为安更好。

  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清晨。

  沈知澜费力套上厚重的棉衣,然后才赶下了床,去洗漱。

  结果他才刚刚下地,就听到外头有人敲门,还颇为急切。

  “来了来了,在穿衣裳呐!”沈齐一边应声,一边急急的套外衣,慌乱中还穿错了袖子,好容易穿好,才能赶着去开门。

  “谁啊,有什么事情?”沈齐打开门,对方赔笑着说,“兄弟不好意思,这么早就来打扰你,实在是家里的水都冻上了,水井也冻上了,根本提不上来水,这才来找你要点热水。”

  “热水还没来得及烧,只有水桶里还有点凉水。”

  “也行也行,我们自家烧。”来人一边跺着脚一边说,“京城这天气是真冷啊,从前也不知道放在外面的水会冻上啊。”

  “下雪了么,难免的事情,我找本地人打听过,夜里要提前把水井用草席子该好,然后提几桶水放在卧房里,省的麻烦。”

  沈齐去室内提水,对方一边道谢一边提着水去了,说到了中午还桶过来。

  说了一会儿话,把沈齐冷的够呛,连忙又窜回被窝里躺着,暖和过来才说,“该死的天气!”

  他在茂州真没见过这架势,滴水成冰了。

  沈知澜全副武装的穿戴好,这才悄悄去跟沈齐说话,“爹,突然下这么大的雪,衙门里有没有做好过冬准备啊?”

  沈齐呆了呆,“户部的老

  爷们应该早就做好了吧?年年都要提醒人准备炭火,扫清积雪的。”

  “喔,那就好。”沈知澜瞧着,这天气好像还要降温呢,如果再降一些,对奔波一年的百姓来说又是一桩苦楚。要准备厚衣

  被,要炭火,要提前储备好粮食蔬菜,市面上这些东西肯定会涨价,到时候又是一团乱。

  不过,衙门应该早就做好准备了吧?也用不着他这么个小孩来操心,他这么安慰着。

  但是在宗学里碰到沈岩时,他还是没忍住问出口。

  沈岩愣了愣,转而说,“衙门里早就准备好了这些东西的,堆放在库房里,怎么布置也是有章程的。”

  “喔。”沈知澜小声说:“那就好,我就是觉得今年冷的特别早,也冷得厉害,不如多存一些粮食在手里,更加妥当。”

  沈岩嗯了一声,“小孩家家的,太操心小心长不高喔,快进学堂里学习吧。”

  “好。”想到学习,任何小孩都会无精打采。

  沈岩在宗学门口站了站,看到室内冷的跺脚的孩子们,转身吩咐门房说,“拿我的条子去宗人府批银子,去集市上给学堂多买五千斤炭,一个教室多加一个炭盆。”

  瞧这一个个冻的,缩手缩脚,毕竟还是宗室子弟,能照顾还是照顾一点。

  沈岩说完这事又回了家,老管家拿着账册来问他,“老爷,今年庄子上收的米粮,库房有些放不下了,是不是要先放一部分出去?”

  沈岩家中爵位和田产,每年都会收一大批粮食上来,秋来米贱,他们都要把米粮库存到春天,然后再根据市价卖出去,赚上一笔。

  库房不够,如果按照平时沈岩的习惯,肯定是大手一挥,让管家把米粮卖了,但这次,他的脑海中突然划过沈知澜说的天冷的话,鬼使神差的他说,“今年天气不好,先把这些米粮留着,去找个空院子,暂时堆到院子里,左右几个月的事。”

  管家领命而去,沈岩扶着自己的额头,又觉得自己有些小题大做,竟然被小孩子的话惊住了。

  不过算了,左右也是一点小事,亏不了几个钱。

  沈岩做下这个决定,却没想过这个决定能够让自己得到更珍贵的东西。

  雪下了又停,停了又下,但温度一直都没升高,冻的要命。

  沈齐又往家里拿了一回俸禄,一问,原来是衙门发的“炭敬”,等于低温补贴,还怪贴心的嘞。冬天有炭敬,夏天还有冰敬。

  本来以为又是发的实物,没想到打开一瞧,居然是一串铜钱。

  “这回怎么又发铜钱了?”杜珍娘拎着铜钱,好奇道。

  “那是你不知道,最近天气冷,羊肉汤面风靡,胡椒又涨价了,二十两!还有涨价的趋势,毕竟羊肉汤面馆每天开着,需要等胡椒下锅,再涨价也得买啊。”沈齐耸肩,表示理解。

  反正发俸禄,胡椒价格低就发胡椒,银子低就发银子,主打一个省钱。!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